星期三, 9月 22, 2021

五上社會第一單元-臺灣在哪裡

 本單元在敘述臺灣的地理位置與經緯度

        對學生來說,原本也許在電視上聽過的日本、韓國、中國大陸,要轉變成學習資料時,才發現原來學生與這些我們理所當然的地理位置有些遙遠。加上抽象的經緯度,這些地球儀上的假想線,也讓學生困擾不已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發現學生的空間概念與方向理解與生活經驗不太能結合。東西南北對學生來說,是種莫名的陌生人。

         五年級的社會,在內容與描述上都比中年級來得深入與繁雜,因此希望學生上課時能看課文,並看懂課文,並透過文體分析來更了解課本內容,因此要學生閱讀時,能以手指或筆,指在閱讀的地方,希望對閱讀與課文理解能更深入。另外,透過使用小白板,希望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力,也能確定學生不會寫錯字,只不過,上課時間仍有待調配,在小白板的使用率上與當初想像有些落差。





製作地球儀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為了讓學生能具體了解地圖上的經緯線,課本設計了讓學生製作地球儀,透過二張圓形與十張半圓所組成的簡易地球儀,希望學生讓更了解經緯線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但製作地球儀的過程,當場讓一節社會課成了美勞課,學生先拆下課本的地球儀附件後,開始重覆式的剪剪剪,剪到懷疑人生,還好學生都能完成,也利用這個自行完成的地球儀加深了對經緯線的認識。




1.拆-拆紙板   

2.剪-剪虛線23.5N、23.5S


3.組-依數字順序組合

4.套-橡皮筋


※經度與緯度:

由於經線與緯線是地球儀上的假想線,學生對於這個抽象的經緯線要化成實際的內容,還是得多花些時間解釋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六下1-2能源科技的發展如何影響台灣?

     1-2單元提到台灣的能源科技發展受到外國的影響。     課文先從早期的能源運用說起,再到蒸汽動力與電力發展對世界在工業技術與交通運輸、生活上的影響。課文分成大航海時代、清帝國時代、日治時期和戰後台灣四個時期來論述能源科技在台灣的發展。     對學生而言,蒸汽動力的生...